位置:新加坡香阳环球厨师学院 > 院校新闻

新加坡共和国的成立

发布时间:2014-10-14      浏览次数:1650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后,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深怕有朝一日会被马来西亚强行合并或被印尼攻击(印尼的对抗活动还没结束),所以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协助成立了东盟组织。

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它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短缺。失业率当时高达12%。社会主义阵线当时也宣布进行民主抗争,抵制议会,动乱随时会发生。

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新加坡的制造业。裕廊工业区于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红山和大巴窑等地也建立了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作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壳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为了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工作团队,教育部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住房问题被放在首位。1961年,河水山的平民窟发生大火,多达16000人流离失所。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直到今天,建屋发展局仍然为新加坡建造组屋和新镇,超过8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组屋里。

进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失业率低至3%,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8%。这时的新加坡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芯片制造业以及其它高科技产物以和邻国的廉价劳动力抗衡。樟宜机场于1981年开幕,新航也成为区域主要航空公司。旅游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

然而新加坡政治舞台却被人民行动党所主宰。从1966年到1981年,人民行动党甚至占据了整个国会。执政党经常利用各种司法程序,压制反对派的声音。比较著名的反对党政治人物包括了J.B.惹耶勒南和徐顺全(同样也因诽谤被判破产)。

八十年代,总理李光耀以年青一代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不太重视在国会里维持少数种族代表的重要性为由,提出集选区的构想,把原有单议席单票制的选举制度,改为两种选区的选举制度,一种为单议席单票制选区,一种为中选区有四至六席,候选人中必须至少有一人属于少数族群,以名单投票制,赢者全取该选区所有议席。这就是所谓集选区制度。有人认为,集选区制度对反对党不利,集选区制度从1988年选举集选区设立至2011年选举,反对党没有从集选区得到席次。

同时,李光耀政府设立“非选区议员(即委任议员)”的制度,如国会内反对党民选议员少于某个数字,可以委任反对党的人出任非选区议员,补足这个数字,但非选区议员在国会中可以自由发言,不能对宪法修正案、拨款法案或补充拨款法案、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法案以及对政府提出不信任等的动议,投票作出表决。以上两种制度,被视为人民行动党进一步压缩反对党空间的政策。

1990年李光耀卸下总理职务,由吴作栋继任总理,2004年吴作栋卸下总理职务,由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继任总理。

2006年5月6日,由总理李显龙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胜利,在总共84个议席中获得82席,另外2个议席仍被新加坡工人党和新加坡民主联盟所保留。

2011年由总理李显龙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胜利,保住执政权,而新加坡工人党既保存了自己现有的一个单议席选区的席次,现任议员刘程强转跑道出战阿裕尼集选区,成功击败人民行动党外交部长杨荣文的团队,攻下了一个集选区。为新加坡史上第一个由反对党当选的集选区。